
技術交流 技術方案 采購指南 話題討論 維修保養 資料下載 企業案例 會員報道
操作銅帶拉伸強度試驗機時,設備校準是確保測試數據精準的核心環節,需按 “日常零點校準”“定期力值量程校準”“位移與速度校準” 三個維度分步執行,校準過程需遵循設備說明書及計量規范(如 JJG 139-2014《拉力、壓力和萬能試驗機檢定規程》),具體步驟如下:
一、日常力值零點校準(每次測試前必做,耗時 1-2 分鐘)
零點校準用于消除夾具自重、傳感器漂移導致的初始力值偏移,是每次測試前的基礎校準步驟,具體操作:
設備準備
接通試驗機電源,啟動測試軟件,等待設備自檢完成(軟件顯示 “自檢通過”,無報錯代碼);
確保上、下夾具處于 “空載狀態”:夾具無接觸、無夾持試樣,夾口內無銅屑、灰塵等異物(若有異物,用軟布清理干凈)。
進入校準界面
在測試軟件主菜單中找到 “校準” 選項,選擇 “力值零點校準”(部分設備標注為 “清零” 或 “零點重置”);
確認軟件提示 “是否進行零點校準”,點擊 “確認”(部分設備需先將夾具移動至 “校準初始位置”,軟件會自動提示移動方向,按提示操作即可)。
執行校準與驗證
系統自動采集當前力值信號,將其設為 “力值零點”,校準過程耗時約 10-30 秒,完成后軟件顯示 “零點校準成功”;
驗證:校準后觀察軟件力值顯示窗口,數值應穩定在 “0.00N±0.01N”(不同設備精度略有差異),若顯示 “0.02N 以上” 或波動較大,需重復上述步驟 1-2 次;若仍無法歸零,需檢查傳感器連接線是否松動,或聯系廠家排查。
二、定期力值量程校準(每月 1 次,或按計量要求,耗時 15-30 分鐘)
量程校準用于驗證傳感器在不同載荷下的測量精度,需使用標準砝碼(精度等級≥M1 級)或第三方校準裝置,具體步驟:
1. 校準前準備
設備與砝碼準備:
確保試驗機已完成 “零點校準”(參考步驟一);
準備覆蓋常用測試量程的標準砝碼(如日常測試 5kN 以內的銅帶,需準備 1kN、2kN、5kN 砝碼;若測試量程 10kN,需增加 10kN 砝碼),砝碼需在有效期內(通常 1 年校準 1 次),表面無銹蝕、損傷。
工裝安裝:
卸下試驗機下夾具(或在夾具上安裝 “砝碼懸掛工裝”,工裝需無明顯重量,避免引入額外誤差);
將工裝的掛鉤垂直對準下傳感器中心,確保砝碼懸掛后無傾斜(工裝歪斜會導致力值分解,影響校準精度)。
2. 分步加載校準
按 “從低到高” 的順序加載砝碼,每個量程點需穩定 30 秒后記錄數據,具體:
加載第一個砝碼(如 1kN):
緩慢將 1kN 標準砝碼掛在工裝掛鉤上,避免砝碼撞擊設備;
等待 30 秒(讓傳感器穩定),記錄軟件顯示的 “設備測量值”(如 1002N)與 “砝碼標準值”(1000N),計算偏差:偏差率 =(測量值 - 標準值)/ 標準值 ×100%。
加載后續砝碼(如 2kN、5kN):
按同樣方法依次加載 2kN、5kN 砝碼,每個量程點均穩定 30 秒后記錄數據,計算偏差率;
注意:加載過程中禁止觸碰砝碼或工裝,避免外力干擾;若砝碼重量較大(如 10kN),需用吊裝工具輔助,防止砝碼墜落傷人。
3. 數據判定與調整
合格標準:所有量程點的偏差率需≤±0.5% FS(滿量程),如 5kN 量程下,最大允許偏差為 ±25N(5000N×0.5%);
不合格處理:
若偏差率在 ±0.5%-±1% 之間,可通過軟件 “力值校準系數調整” 功能修正(需由專業人員操作:在軟件校準界面輸入 “標準值” 與 “測量值”,系統自動計算校準系數并更新),修正后需重新加載砝碼驗證,直至偏差率≤±0.5%;
若偏差率>±1%,或修正后仍無法達標,需停止使用設備,聯系廠家或第三方計量機構進行傳感器維修或更換,禁止繼續測試。
4. 校準記錄
填寫《力值量程校準記錄表》,記錄校準日期、操作人員、砝碼編號、各量程點的標準值、測量值、偏差率及校準結果,存檔備查(滿足 ISO 9001 等質量體系追溯要求)。
三、位移與加載速度校準(每季度 1 次,耗時 10-15 分鐘)
位移精度影響延伸率計算,速度穩定性影響屈服點識別,需通過 “標準光柵尺” 或 “秒表 + 直尺” 驗證,具體步驟:
1. 位移精度校準
設備準備:
確保夾具處于空載狀態,在軟件中設置 “位移控制模式”,設定位移目標值(如 50mm);
將 “標準光柵尺”(精度≥0.001mm)固定在設備工作臺側面,使光柵尺的測量頭與上夾具(或下夾具)連接,確保測量方向與夾具移動方向一致。
執行位移測試:
點擊 “開始位移”,讓夾具按 “低速”(如 5mm/min)移動至 50mm 目標值,軟件顯示 “設備位移值”(如 50.01mm);
讀取標準光柵尺的 “實際位移值”(如 49.99mm),計算位移偏差:偏差 =| 設備位移值 - 實際位移值 |,合格標準為偏差≤±0.1mm(50mm 量程下)。
多量程驗證:
按同樣方法測試 20mm、100mm 位移量程,若所有量程偏差均≤±0.1mm,位移精度合格;若偏差超標,需聯系廠家調整滾珠絲桿間隙或編碼器參數。
2. 加載速度校準
設備設置:
在軟件中選擇 “位移控制模式”,設定常用加載速度(如 10mm/min,銅帶屈服前常用速度);
用記號筆在夾具上畫一條 “初始標記線”,同時在設備工作臺對應位置畫 “參考線”(便于觀察移動距離)。
計時與測量:
點擊 “開始加載”,同時啟動秒表,當秒表計時至 60 秒時,立即點擊 “停止”;
用直尺測量夾具 “初始標記線” 與 “參考線” 的實際移動距離(如 9.95mm),計算實際速度:實際速度 = 移動距離 / 1 分鐘(如 9.95mm/min);
合格標準:實際速度與設定速度(10mm/min)的偏差≤±0.5%(即 9.95-10.05mm/min)。
多速度驗證:
按同樣方法測試屈服后常用速度(如 30mm/min),若偏差均合格,速度穩定性達標;若偏差超標,需檢查伺服電機參數或滾珠絲桿潤滑狀態,必要時聯系廠家調試。
四、校準注意事項
環境要求:校準需在 “恒溫恒濕環境” 下進行(溫度 23℃±2℃,濕度 50%±5%),避免溫度波動導致傳感器漂移,或濕度超標導致砝碼銹蝕;
安全防護:加載大重量砝碼(如≥5kN)時,需佩戴防砸手套,使用吊裝工具,禁止用手直接托舉砝碼,防止砝碼墜落傷人;
專業操作:力值校準系數調整、傳感器維修等復雜操作,需由廠家授權人員或第三方計量師執行,禁止非專業人員拆解設備或修改軟件參數;
校準周期:日常零點校準每次測試前必做;力值量程校準每月 1 次,或每測試 500 次后額外校準 1 次;位移與速度校準每季度 1 次,若設備長期閑置(超過 3 個月),重新啟用前需全項校準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確保銅帶拉伸強度試驗機的力值、位移、速度精度符合測試要求,從硬件層面保障拉伸強度、延伸率等參數的測量準確性,避免因設備偏差導致測試數據失真。
上一篇:平板離心機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?
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.aiwuqiong.com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