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8日,煙臺產區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工作會議在市農科院召開。會議以“前期調研+現場觀摩+專題研討+部署落實”的務實形式,匯聚政產智金用多方力量,系統部署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攻堅任務,為我市葡萄酒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。市政協主席、葡萄酒產業鏈鏈長于永信出席會議并講話,市政協秘書長劉學祥主持會議,山東省葡萄研究院副院長管雪強受邀作專題輔導,商務、發改、科技、財政、農業農村、海關等產業鏈要素保障單位、蓬萊等關聯區市、部分駐煙高校及張裕、中糧長城等重點企業和媒體代表參會,覆蓋產業全鏈條關鍵主體。
會前,參會人員實地考察市農科院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圃與“北方種谷”科研實驗室。目前,市農科院、張裕、瀾岳、瀑拉谷等已建成多處專業化種質資源圃,保存涵蓋歐洲原生種、本土馴化種及特色抗性種質在內的資源500余份,為釀酒葡萄種質創新筑牢“基因庫”基礎。參會人員通過現場察看育種試驗田、智能監測設備,詳細了解種質收集、保存、馴化全流程,直觀感受煙臺在釀酒葡萄種業領域的科研硬實力。
會議現場,管雪強副院長圍繞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發展及思索進行專題授課。作為葡萄產業領域的權威科研機構,山東省葡萄研究院已培育20余個葡萄新品種,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。管雪強系統闡述了國內外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研究情況,分享了目前在釀酒葡萄品種選育取得的成果及未來謀劃,結合煙臺風土特點,提出“抗性+品質”雙優的品種培育方向,為產區破解品種同質化、抗性不足等難題提供了技術指引。
隨后,蓬萊區、張裕公司、瀾岳酒莊、阿海威苗木、市農科院、市科技局、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代表作交流發言。蓬萊區匯報了區域種質資源創新工作進展與下一步舉措;張裕、瀾岳等企業分享了種質收集保存、新品種選育的實踐經驗;阿海威苗木聚焦優質苗木繁育技術推廣;市農科院與相關職能部門則從科研攻關、政策支持等角度提出具體方案,展現了煙臺“政產智”協同推進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。
于永信在講話中指出,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是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“源頭工程”,更是落實國家種業振興戰略的具體實踐。從國際維度看,法國勃艮第黑皮諾、西班牙丹魄等特色品種,印證了“優質種質決定產區核心競爭力”的產業規律;從國內趨勢看,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釀酒葡萄品種,是突破產業同質化瓶頸、規避“卡脖子”風險的關鍵;從煙臺定位看,作為中國葡萄酒產業發源地,推動種質創新既是賡續百年品牌輝煌的必然要求,更是扛起“引領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”使命的責任擔當。
針對下步工作,于永信明確提出“135”工作思路:以“國內領先、國際一流”為目標,通過5到10年的集中攻堅,一步一個腳印、一年一個臺階,推動煙臺產區釀酒葡萄種質資源保存數量、特色化抗性品種選育技術與進展、新品種苗木繁育水平與推廣規模等各個環節,年年都有新成效,打造中國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創新高地,引領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方向,并大步邁入國際一流水平,賡續中國葡萄酒百年歷史輝煌。
會議同步舉行煙臺葡萄酒產區推廣大使聘書頒授儀式。于永信為逃牛嶺酒莊總裁楊基熔頒發聘書。擁有法國勃艮地大學、美國加州大學留學經歷及WSET3級認證的楊基熔,長期致力于煙臺產區對外交流合作,將為煙臺產區國際化推廣注入新活力。
參會單位表示,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,牢固樹立“功成不必在我、功成必定有我”的理念,統籌推進種質創新各環節工作,為國家種業振興和中國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“煙臺樣板”。
(投稿單位:葡萄酒產業發展科)
我要評論